本文作者:changrun90

图形界面的末路到了?

6年前 ( 2017-07-21 ) 817
摘要: 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,七月活动立减500-1000元   图形界面的末路也许还早,但衰败似乎已经开始了...
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,七月活动立减500-1000元   图形界面的末路也许还早,但衰败似乎已经开始了……v83XtIWvtb6sEmAoIEXH  人类花费数十年才将计算机交互从以命令行为代表的文字界面(TUI)发展到以用户界面为核心的图形界面(GUI),然而这显然不是终点。图形界面之后会出现什么?我们已经隐隐可以窥探到其身影。  为什么想到这个问题 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的项目,由于是工作的第一次项目,项目不小,又有一定的自由度,所以下了点功夫准备,仅前期报告就做了八十多页。  “可视化”这个词,通常人一眼就觉得等同于“图形化”,因此“数据可视化”显然就是将数据设计成直观又好看的图表。可是,我怀疑“数据可视化”除了“图形化”之外,是否还有别的可能性?例如,人类最常用最自然的沟通方式——“语言文字”?由于目前大众还不习惯语音交互,所以于是我开始从“文字化”的角度研究“数据可视化”,于是发现了令自己也觉得震惊的事实……  数据文字可视化的好处  举个例子,如果给你三秒钟分别扫一眼下图左边的图表或右边的文字,看哪个你能复述出最详细的内容?8mvo3yWK631YdTJEzXop  图形总是比文字高效吗?  最高效的是文字而非图表。为什么呢?虽然两者都给出相同的关键点(国家、GDP、单位、年份、数量)等,但是前者将这些信息都分散开来,让读者不得不四处扫视,才能将零碎的信息整理起来并理解。而后者的那段文字中,所有的信息从单一的方向有序排列,只需要横向扫视两次就能看完并理解。WP5d9rTlxtRhOJOvkB8I  看图和看文的差别  从文字方向解读数据可视化的好处我总结如下:  更加高效:少量数据(如上面的例子)时,让信息传达更加高效  抽取特征:复杂情况(如各地区人口分布数据)下,文字比图表更容易抽取特征并让人理解(例如沿海地区密度比内陆地去高X%等)  趋势归纳:文字在提炼数据变化趋势时,有很大的优势,例如数据的稳定上升/下降、变化周期等  意义检索:上面三项好处结合起来,可以引出这一项,那就是直接通过特征和趋势检索数据的可能性,例如使用 “连续三周上升”、“单日浮动3倍以上”等关键词搜寻数据。  纵观历史  一、起点  文字界面(TUI)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,它反倒是计算机系统的初始模样——命令行。然而,命令行界面虽然创造了人与机器对话的语言,但失败之处在于,它要求人类像机器一样思考并说话/打字。这显然是很难的,所以除了专家之外,普通人根本无法顺畅使用这种文字界面。La9xlhpg2g8H2bUqtK6O  TUI的前世——命令行界面  二、GUI革命  TUI碰壁后,计算机走上了图形化的革命。这一走就是几十年,知道今天都尚未结束。图形界面(GUI)的关键,在我看来,并不是“图形”,而是选择。TUI的最大困难不是其它,而是输入——人类难以适应机器的语言方式,所以无法顺畅地对机器进行信息输入。  GUI提供的解决方式是,既然人类很难直接告诉机器他们想要做什么,那就绕其道而行,让机器提供可能的选项,人类只需要进行选择。这样一来,人类与机器的沟通问题就以选择的方式得到了解决。GUI革命的成功案例就是下图的Windows桌面。DIaiPCyDp9vXsiV9Rq6y  GUI革命代表——早期的Windows桌面  三、过渡阶段  GUI创造的“选择”解决方式有一个漏洞,那就是当系统提供的功能较为强大时,需要提供大量选项,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寻找信息的挑战。当前交互设计的一切几乎都是围绕这一漏洞——“如果让用户在合适的情况看到合适的信息”。  于是“搜索”作为一个过渡方案诞生,而Google的传奇是这一时势造就的英雄。信息过多时,用户不能高效地寻找到想要的东西,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之前回避的问题——如何输入(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语言)。  人类的语法千变万化,让机器理解太过困难,那么暂时搁置。但是我们发现,文字片段有很高的几率是不会变化的。例如,不论是“苹果掉在地上”、“苹果砸到地面”还是什么其它的表述方式,“苹果”和“地”这两个关键词通常是不会改变的。于是我们可以用关键词对海量的选项进行检索,达到一种看起来像是输入,其实并不是输入的“伪输入”效果。  例如,以下就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Windows桌面,上面没有几个图标,因为我可以用搜索功能找到任何我想要的应用。rRdKmxjvNAAUh9DAR5Oe  我通过搜索就可以找到大部分应用  四、TUI的回归  GUI鼎盛时期,人们以为TUI是糟糕的发明,GUI才是未来。然而,将搜索研究到极致后,TUI却穿着对话式交互(Coversational Interaction)的马甲回来了。以Siri为代表,很多语言助手都在这条路上做了很多不够成熟的尝试。  未来的TUI虽然还是TUI,却早已不同于曾经的命令行界面,它要求机器适应人类的语言,而不是人类适应机器的语言。最理想的状态是,除非是用户必须在既定的项目中做出选择,否则GUI是完全不需要的。这就有点像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“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然山,看水仍然是水”的意味了。  下图是The Future of Conversational UI Belongs to Hybrid这篇文章里提供的,虽然不是TUI最先进的形式,但已经可以窥探其趋势。该文作者Toma? ?tolfa给出了很详细的研究,值得拜读。jMowvjrAv64J9ajBdgNp  会话式交互的可能形态  对话式交互的未来是怎样的  不再需要选择/寻找:说出需求后,机器便能理解并执行  用户对机器的输入将超过机器对用户的输出:不同于GUI时代主要靠机器输入和用户选择,对话式交互的TUI时代需要机器从用户那里获取大量信息,才能加深双方的“默契”。就像长期在一起的好友,一个词、一句话便能心意互通。  界面将成为交互设计的一个小类:我们现在通常的划分方式是界面设计=交互设计+视觉设计。而在对话式交互的TUI时代,也许交互设计=界面设计+信息设计,也可能新的职业将产生。  语言学,这个已经存在好久,却一直不太受关注的学科,可能会火起来。  总结  我曾在Quora上看到一个问题——“界面设计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吗?”投票率最高的答案是——不,因为在未来,我们也许根本不需要“界面”了。当时觉得那会是很远很远的未来,现在想来,图形界面的末路也许还早,但衰败恐怕早在Google成名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。
   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:

    作者:changrun90本文地址:http://changrun.org/svip/823.html发布于 6年前 ( 2017-07-21 )
   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凡客笔记

    文章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
    本站程序只供源码爱好者学习研究使用。借鉴职业开发人员的代码写法,不得用于非法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,否则后果自负.
    切记:本站提供的模板来源于网络,收集供学习交流之用。请勿改成非法网站,否则后果自负,与本站无关。

    分享到: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快捷回复:

    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17人围观)参与讨论

    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